就业信息
温都讯 3月1日,“2025首届CCF浙里院长论坛”在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温州会员活动中心、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温州理工学院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院承办;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计算机学科的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浙江省内30余所高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相关学院的院长及学科带头人,共同探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与会嘉宾合影
论坛由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CCF温州主席陈慧灵教授和CCF温州秘书长顾旭波共同主持。
陈慧灵
顾旭波
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副校长、党委委员王军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生成式AI和大模型等智能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产业生态和科研范式,还在重塑社会的运行方式。面对这一变革,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推动人工智能与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向智能制造等场景的转化。
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副校长王军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束庆山在致辞中表示,新时代的计算机教育应注重高质量发展,提升合作质量,推动计算机教育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在全球信息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同时,计算机学会要发挥好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推动计算机教育高质量发展、专业人士能力提升及信息技术发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束庆山
在主旨报告环节,广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张文生教授从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学科交叉创新的机遇与挑战。他回顾了互联网检索的历史演变,指出大模型在文献综述、语言处理、辅助生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展示了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张文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董伟生从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角度,分享了学院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中的系统实践,特别是与百度、华为等企业的协同创新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关键作用。
董伟生
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杨易全面介绍了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创新举措,包括联合24家顶尖人工智能教育单位建立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创新结构协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开发了“智海”科教平台,共建实训中心。接下来,浙江大学将在提升本科通识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向基础教育阶段延伸,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杨易
浙江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勋回顾了学院从1985年至今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博士点获批后的学科建设规划。他强调了学科交叉方向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学院在师资引进、平台建设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具体举措。
王勋
在地方高校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探讨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副院长徐岗详细介绍了杭电计算机学科从1980年首批招生到2023年入选登峰学科的跃升历程,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工业软件国产化、可视媒体智能生成等国家战略领域的科研进展,展示了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中的独特路径。
徐岗
据CCF活动部/合作发展部主任张健介绍,CCF业务总部自2022年正式运营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多场国际学术研讨会、科技创业大赛等活动,致力于打造CCF会员之家与会议首选地。他还重点介绍了CSP认证、科技成果评价等特色项目,展示了CCF在推动计算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张健
在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讨中,阿里云高校合作专家孔子强详解阿里云如何依托技术优势与行业资源,通过“云计算+AI”双轮驱动,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框架,包括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了AI通识课程和趣味实验平台,助力培养“AI+行业”复合型人才。
孔子强
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李卫锋则指出,大模型技术虽已取得突破,但仍存在局限,而智能体作为具备自主能力的新一代AI应用,将成为解决大模型应用场景落地难题的关键。得益于大模型加持,智能体开发门槛将大幅降低,或将开启“全民开发”的新时代,并赋能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多个场景,推动共创共享。
李卫锋
宁波CCF学会理事长徐建昌立足算法人才培养需求,全面阐释了CCF算法能力大赛的创新实践,并深入探讨如何整合学界资源与产业优势,以"能力考核+普惠服务"为抓手,打造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
徐建昌
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围绕《新形势下计算机学科的未来》和《DeepSeek浪潮下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机遇与挑战》展开。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高校需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并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实践能力,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此外,在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的驱动下,高校应重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AI双创支撑体系”,培养具备跨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但当前实践资源短缺与师资能力断层仍是高校普遍面临的挑战。专家强调,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在于如何突破学科评价惯性,推动课程架构融合,这正是决定高校能否在DeepSeek浪潮中培育出“AI原生化”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来源:掌上温州
相关链接:https://wap.wendu.cn/article/id/588323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