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议上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政府未来发展目标中要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富民政策项项落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统一。
一、产业振兴:农业现代化与多元化发展并进
科技创新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引擎。21世纪的今天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利用好科技创新这招先手棋,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完善机械设备在育苗、播种、施肥、收割运输等全过程多领域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及预警防控能力的建设。乡村振兴要高质量发展必须数字赋能,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致力于在农业强市建设中贡献科技力量,在创制新材料、选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三方面下功夫。其中在高油酸优质专用抗逆广适花生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方面,开展相关课题18项,鉴定参试品种152个,建立高油酸品种高产攻关示范基地6个。借助智慧农业为乡村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农业发展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的目标。
产业融合成为经济多元化的密钥。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仍是传统农业,主要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占据绝大多数的耕地面积,大多数农村地区过度依赖单一农产品,在面对自然气候或市场变化波动时,经济难以维稳,农民收入难以保障,影响民生福祉。产业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没有优质产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实现产业多元化要从“源头”入手,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种植业,种植多种作物,减少单一作物依赖,同时开展养殖业,提高农村用地效率;发展加工业,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深加工,做好“土特产”文章,生产干果、罐头等特色产品,打造精品农业品牌;发展销售业,善于开拓新市场,利用电商扩大销售渠道,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方式。温州平阳县顺鑫村以电商直播带货助乡村振兴,社区以直播的形式介绍鱼塘社区及乡村振兴计划,推动直播电商服务于“三农”,打造10余个网红农业特色品牌,同时为社区内的大学生、返乡青年、退伍军人等提供直播技术培训,培育近50名乡村网红达人,减少农村人才流失,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带动乡村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生态宜居:乡村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协同
产业振兴为乡村经济注入生命活力,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品质生态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明确方向、增强动力。”过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农村各类环境问题凸显,乱砍滥伐树木导致农村林木资源锐减,排放大量污水导致农村河流水质下降,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村土地污染,同时带来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通过出台一系列法律文件,确立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责任措施,规划农村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发展绿色金融,将乡村环境治理与金融业的支持引导紧密结合,构建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环境变得整洁美观,产业迅速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乡风美好和谐,真正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
以温州洞头区生态治理成功经验为例,东岙村蓝色海湾“黄沙”变“金沙”,交出乡村振兴的优秀答卷。近年来该村一改原先经济贫困,环境污染严重的面貌,积极落实国家级蓝色海湾、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沙滩修复,房屋改造,污水治理等工程,大幅改善农村环境,海湾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该村经济凭借旅游业爆发式增长,绿色金融减少贷款利率,为其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当地民宿、餐饮、交通等产业快速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提高了人民生活幸福感。
三、文化繁荣: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文化的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借助丰富的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产业,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振兴。
传承优秀文化,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传承才能善于创新。乡村中众多被埋没的优秀文化需要传承与弘扬。乡村的古建筑、祠堂展现了乡村的历史变迁;各种编织、剪纸,体现乡村社会的精美的手工艺;热闹的节庆、传统民间歌舞、戏曲展示了乡村文化的悠久历史。挖掘和传承这些乡村文化能够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独特性,加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
盘活文化资源,文化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要盘活文化资源,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挖掘原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现代价值意义,使乡村文化活起来。武阳村本是温州文成一个寂寂无名的传统村落。但近年来,武阳村大力弘扬刘伯温文化,借助“刘伯温故里”的名号,开发武阳书院等文化资源,推出夏令营游学等项目,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味伯温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文化资源的创新再生。
发展文化产业,文成文旅不仅使“伯温文化”重绽光芒,也借助刘伯温的故事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以刘伯温《烧饼歌》点燃创意,文成推出“伯温烧饼”提出“一口烧饼一口文化”的卖点,形成了品牌优势,在武阳村的某个民宿,最多一个月可以卖出5万多个烧饼,真正做到了文化“IP”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全网爆火的贵州“村BA”乡村足球联赛,成为“体育+文旅”的乡村振兴样板;浙江的“村晚”村民自编自演春节联欢晚会,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带动文化与网络直播行业融合;广州的龙舟村赛,将传统划龙舟比赛与旅游、体验相结合,推动当地文旅发展。正是通过挖掘这些丰富多彩又独具魅力的特色文化,才让乡村重燃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与精神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科技是先手棋,要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推动产业多元化,打好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同时要推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地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中国。文化是民族的根脉,乡村振兴更体现在人民精神的富足,要坚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盘活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金名片”,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提出“扎扎实实”四个字,指明乡村振兴就是要深深扎根农村,真正做到“实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深耕乡村发展,为造福人民群众,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懈奋斗!
作者:李洁
作者单位: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wenduH52/wenzhouhaoDetail?appId=38&metaDataId=100121126&siteId=S_WDXW&tenantId=T_GOV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jiabo.com佳博体育(中国大陆)科技公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7006821号-1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759号